都说春天总睡不够,但不少人却变成了“春眠睡不着”。这是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,容易使人情绪波动,烦躁不安,加之气压低,还易导致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,因而在这个季节发生失眠的几率也比平时要高。曾有数据统计,在春季失眠患者中,三成以上患有睡眠障碍伴抑郁焦虑,比平时多了近一倍。
中医认为,春天之所以失眠高发,是因为春天阳气生发,肝属木,喜条达,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,因此此时也是肝火最为旺盛的时候,如果不注意调摄情志,容易导致肝气郁滞、心烦急躁,出现多梦易醒、入睡困难、头痛头晕,浑身不适等症状。加之,现代人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情绪紧张,平时活动较少,如果再遇到一些挫折,更容易出现失眠。
春季失眠,多为肝气郁结,气机失调
中医团队表示,引起失眠的病理因素很多,饮食、情志、劳倦内伤甚至外感邪气等均可导致睡眠节律、睡眠质量改变。而春季受季节影响,加上现代人的工作以及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等因素,导致多数人在此时肝的疏泻功能受到阻碍。
现代医学还认为,失眠的发生与心理关系密切,这也与中医“肝”密切相关,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,有利于缓解患者失眠症状。
《灵枢·本神》首次提出的“肝藏血,血舍魂”的肝藏魂理论多指肝与睡眠有关。肝主疏泄,藏血,安养神魂,协调阴阳, 喜条达但恶抑郁,气机若条达通畅,肝藏血功能正常,则肝血化神,心有所养而寐安。但若肝气丧失了原有的疏泄功能,则易导致肝气郁滞、气机不畅等一系列改变,肝失于常则易不寐。此外,情志失常,肝气郁结,日久郁而化火,扰动心神,亦可致不寐。
治宜疏肝理气,宁心安神
从脏腑而论,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脏腑之间的病症可相互影响,“五脏皆有不寐”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均可导致失眠。因此,当出现失眠时,往往涉及心、肝、脾、肾等多个脏腑,病因多属虚实夹杂,病情也较为复杂,故临床上不可照搬古方使用,当出现失眠症状时,应结合自身病情,辨证施治,灵活用方用药,才能药到病除。
1、疏肝理气,条畅气机:肝主疏泄,条畅气机,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对调节睡眠有重要的作用,气血的正常输布、运行均有赖于肝。肝藏血,各种情绪异常、郁闷烦躁则易肝气郁结。肝气郁滞则疏泄无度,导致血不归肝,则其舍魂之功能亦受到影响,心神受扰而不寐。胆为肝之腑,胆气不足则神不安而不寐。中医团队在治疗因情志致病的失眠患者时,重在疏理气机,当患者出现不寐伴有胸闷胀、善叹息,为肝气郁滞,多予柴胡舒肝散、逍遥散加减治之;伴有性情急躁、口干口渴、面红目赤、便秘溲赤、舌红苔黄、脉弦数时,为肝郁实火,常予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之,同时辅以甘麦大枣汤。
2、健脾化痰,气血同治:脾为后天之本,主运化、主统血。脾之生理功能正常,则气血生化有源,方能濡养心神而寐安。倘若脾气虚弱,气血生化无源,心神失养而不寐。故治脾重在健运化痰及补益气血。因此中医团队认为需辨痰湿与痰热方可处方用药。失眠伴有胸闷痰多、恶心噫嗳、心烦口苦、头晕头重而目眩、为痰热内扰,予温胆汤治之;失眠伴有四肢困倦、乏力、呕吐痰涎、便溏、舌苔白腻、脉濡或滑,为脾失健运导致的寒湿之痰,予二陈汤加减治之。
3、宁心安神,兼顾他脏:心为五脏六腑之主,主血脉,主藏神。人体精神活动正常有赖于心气安定。心之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失眠与肝、脾、肾密切相关,且以虚证为主,以心血不足及心阴不足多见。故治心重在调整相关脏腑功能,使心神得养而寐安。此类患者常以酸枣仁汤及归脾汤作为基础,结合疏肝理气、健脾助运、滋阴养血等法治疗。
病例分享
患者李女士,41岁,2021年3月11日前来初诊。患者主诉近期因家庭和工作原因导致情绪不佳、思虑多,进而开始出现夜晚辗转难眠、夜间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眠的症状。该患者白天困倦乏力,心烦,喜发脾气,记忆力逐渐降低。偶尔自服“安定”,其服药后可入睡,最近失眠加重,甚至整夜不寐。
对该患者四诊合参,诊断为失眠,属肝郁脾虚证。处方:当归、炒白芍、柴胡、炒白术、茯苓、川芎、石菖蒲、郁金、远志等十余味药材,以水煎服,共服14剂。告知患者尽量保持心情舒畅。
二诊。该患者主诉,服药后入睡较容易,每天睡眠的时间可达到4 h左右,但在凌晨3~4点钟会醒来,且醒后不能再次入睡,其口干苦的症状有所减轻。将该患者服用中药的组方进行调整,共服14剂。
三诊。患者主诉,服药期间情志舒畅,每天睡眠的时间可长达5 h左右,但仍有有头痛、目赤干涩、舌红、苔白、脉弦细数等肝火上炎的症状。为该患者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进行治疗。该方剂的组方为:黄芩、龙胆草、泽泻、山栀、当归、远志、夜交藤、煅龙骨(先煎)、煅牡蛎(先煎)、磁石(先煎)、茯神、甘草。共服7剂。告知患者尽量保持心情舒畅。
患者服完7剂中药后,其肝火上炎的症状消失。让患者继续使用其二诊时开具的方剂进行治疗。治疗14天后,患者夜晚可安眠,白天精神转佳。
失眠虽以气血失和有关,但主要责之于肝,身心的健康依赖于气血的调和,气血和则百病消。而情志致病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,尤以肝气表现最为突出。故倡导以“整体观念”及“辨证论治”为指导原则,基于“肝主调畅情志”及“藏血舍魂”理论,重视肝脏功能失调在失眠发病过程中的影响,立足整体,着眼于肝,通过调理肝脏、从肝出发以达到治疗失眠目的。